歷 史

慈濟中醫贈診所設立於五十年代初期,當時香港的社會並不富裕,社會福利亦不完善。貧窮的人數眾多,家貧而又患病,更是苦上加苦。為了節省醫藥費,而不去看醫生的比比皆是。

法參法師是一位比丘尼,她目睹當時社會,窮人的苦況,生起悲天憫人的大悲心,與幾位志同道合者,發起成立「佛教慈濟中醫贈診所」,以幫助貧苦大眾。慈濟的工作,普遍獲得教界僧眾大德及信眾支持。

法參法師與其在家女弟子葉敏居士,都是中醫師,「慈濟」成立後,全身投入工作,在慈雲山第九座政府公屋,租用地下兩個相連的單位,作為「佛教慈濟中醫贈診所」義診之用。六十年代初,有王弄書居士發心捐資購買新蒲崗衍慶街53 – 55號寶興大廈二樓一單位,遂有自置的診所,也即是新蒲崗分所(慈雲山的贈診所成為正所)。除了法師等二人,往來正所、分所診症之外,分所亦聘請王鉅源中醫師全日駐診。每日求診者眾。

六十年代未期,法參法師與葉敏居士移民美國;「慈濟」正所、分所仍照常義診,由王鉅源醫師及法參法師授徒聶麗芳醫師駐診,而聶醫師也受托負責診所的行政工作,又委託佛像雕塑家王泰生居士為監察。

1979年愍生法師旅美,王泰生居士特於寓所設宴殷勤款待。席間要求愍生法師接管「慈濟」,未獲應允,其後仍再三懇請,法師仍堅拒之。1981年底,法參法師與葉敏居士專程由美返港,為辦理「慈濟」註冊,並申請為非牟利慈善機構。又親自到東蓮覺苑會晤愍生法師,告知慈濟申請註冊,又重提舊事,請求出任慈濟董事會接管一切。愍生法師以不熟悉醫務管理為由堅拒之;其後,法參法師經無數次會晤遊說,並謂慈濟事務一向有聶麗芳醫師負責。註冊之後,有法師為首的董事會監管,可望保持佛教慈濟的精神及一貫的作風。愍生法師終為其真誠所感動,遂答應任之。並聘演慈法師、袁文忠居士、黃麗容居士加入董事會,共策慈濟事。由演慈法師負責財務,袁文忠居士負責冬賑、黃麗容居士負責人事及一般事務。

董事會成立之後,慈濟的許運作一切照常,日常事務仍由聶醫師負責,兩處診所都是全日制義診。因此,慈濟確是名符其實以贈診為主。

1986年愍生法師向董事會提議通過聘請永惺法師為主席。1990年底聶醫師移民加國,主席於菩提學會設宴歡送,並致送紀念品,在港的董事均有出席。

至91年初,值慈雲山診所受公屋拆卸重建影響,要另覓租新址,亦因新區租金昂貴,遂決定集中發展新蒲崗的贈診所。慈雲山正所於91年元月冬賑派發結束之後,隨即動員義工把正所的物品搬遷到新蒲崗。

計劃搬遷的時候,演慈法師與黃麗容居士到新蒲崗分所視察,分所多年來未曾油漆粉飾,雖具規模,設備齊全,但極為殘舊,黃居士建議,將房處補償的搬遷費港幣十萬元正,用來裝修分所。又建議把分所拆除間格,為開放式設計,日間用作贈診,晚間用作弘法道場。

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,一則可以充分運用場地,二則弘法是我們的本份,藉著弘法之便,我們必須每週定期到慈濟,可以加強與日間醫師及職員的溝通,增加對慈濟的了解與關懷,經董事會一致通過,即於九一年八月進行裝修。九月中竣工,佛友介紹吳寶妹醫師駐診,晚上亦開始弘法活動:曾舉辦佛經講座、佛學基礎班,而逢週三之「梁皇寶懺」禮懺共修會,至今仍然舉行無間。

© 佛教愍生講堂. 2008. Buddhist Man Sang Hall